文化與旅游是相生共興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是促進文化振興,帶動旅游產業提質增效的有力措施,也是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為進一步了解寧德市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現狀,找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文旅融合發展路徑,進一步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本文就寧德市文旅融合發展做一些分析與思考。
一、寧德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旅游工作,對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別是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作出組建文化和旅游部,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作出“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開啟了新時代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征程。寧德市委市政府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探索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實踐過程中作了大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明確了文旅產業發展新方向。2021年福建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審議通過《福建省推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明確把文旅經濟列為“四大經濟”之一,出臺了《關于傳承和弘揚福建戲曲的若干意見》《福建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實施方案》《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發展專項規劃》等文件。我市結合實際,特別是面臨復雜外部環境和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為更好適應文旅產業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探索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相繼出臺《寧德市人民政府關于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做熱文旅市場的實施方案》《寧德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專項規劃》《寧德市紅色文化保護發展專項規劃》《寧德市發展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行動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三年行動方案》《寧德市促進文旅消費的十條措施》等一系列文件, 明確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根本方向和途徑,促進了我市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2020年全市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41.79億元,2013-2020年年均增長4.1%,占GDP的比重為1.6%。2021年,全市接待旅游總人數4587.84萬人次,是2012年的4.8倍,年均增長19.1%;旅游總收入410.80億元,是2012年的5.7倍,年均增長21.2%,初步形成了若干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文化品牌和產業基地。
?。ㄒ唬?strong>(二)構建了文旅空間布局新體系。主動銜接“一核兩廊五軸”發展格局,以全域旅游為主線,沿福建G228濱海風景道,沿鷺峰山省級森林步道,沿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革命文物、國家級非遺項目等歷史文化遺存,沿鐵路、公路等交通樞紐,沿古官道、古驛道、古河道等“六沿”布局旅游產品,實現山海并進、協同發展。同時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新建成衢寧鐵路,“T字型”鐵路網、“四縱四橫”高速公路網基本形成,三都澳港區漳灣作業區正式對外開放,“寧德-廈門”“寧德-江陰”集裝箱直航定班支線開通,上汽寧德基地實現整車海鐵聯運一站式出口,綜合立體交通網初步成型。2021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23萬公里,比2012年增加0.22萬公里;鐵路營業里程310公里,比2012年增加114公里。2021年,全市公路、水路貨運量8072萬噸,比2012年增長2倍,年均增長13.0%;貨運周轉量158.12億噸公里,比2012年增長84.7%,年均增長7.1%;港口貨物吞吐量6286萬噸,比2012年增長2.1倍,年均增長13.3%。
(三)培育了文旅創新融合新模式。近年來,寧德加快推進文旅創新與融合,培育形成霞浦“攝影+民宿”、福鼎“白茶+文化”、屏南“古村落+文創”等新模式,屏南龍潭村“文創+旅游”激發鄉村減貧內生動力案例,上榜世界旅游聯盟100個旅游減貧案例。此外,在景點開發建設中,注重人文元素的融合,將人文元素拓展到自然景區的規劃和開發中,讓獨特的人文風情與景區互相滲透交相輝映,讓旅客身臨其境享受文化和景觀帶來的魅力。如:周寧縣充分挖掘鯉魚溪文化底蘊,以鯉魚文化為核心元素建設鯉魚溪國家級魚文化主題公園,并以此為抓手,對鯉魚溪水系進行優化提升,斥資修繕古民居及魚祭廣場、建設鯉魚溪慢行道及水幕噴泉等配套設施,引入黃埔北路戲、評書等非遺技藝展演及高山云霧茶炭焙工藝展示、畫院茶畫工藝等文創項目,將文化與旅游有效融合起來,不斷激發鯉魚溪的新活力、新魅力,使鯉魚溪成為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旅游勝地。文旅融合開發比較成功的還有古田“千年臨水”、壽寧“紅色下黨”、柘榮“慈善仙嶺”、福安“白云山”、蕉城“海上天湖三都澳”、屏南“白水洋鴛鴦溪”、福鼎“太姥山”等景區遍布寧德全域。
?。ǘ?strong>(四)開創了文旅形象宣傳新高度。為進一步提升寧德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充分發揮旅游品牌效應,寧德借助國內知名媒體平臺持續開展旅游宣傳,展現寧德形象,打造寧德魅力,提高寧德影響力。如:央視熒屏看寧德,央視“小春晚”《生龍活虎迎春來》,央視總臺“心連心”慰問演出,習近平總書記通過人民網連線赤溪村,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設寧德分會場等極具影響力的宣傳報道極大地提高了寧德的知名度。還有一大批文藝創作精品展現了寧德魅力。畬族歌舞《畬族婚典》獻演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文藝晚會,大型交響音樂會《山海的交響》亮相國家大劇院,制作了《千里海疆行》《千里臨水行》《千里賽江行》《紅色閩東行》等優秀紀錄片。
(五)打造了文旅品牌推廣新亮點。近年來,寧德大力推進文化項目建設,寧德畬族文化園、屏南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園、寧德(霞浦)國際濱海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園、福安“坦洋工夫”中國茶文化產業園、周寧鯉魚溪文化旅游產業園等應運而生,并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如:“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作為中國脫貧致富的代表性村落,該村主動融入福鼎全域生態旅游發展格局,挖掘山水田園風光和扶貧、畬族、紅色等文化資源,引入音樂、美術、陶藝、畬族手工藝等文創新業態,建設書吧、茶吧、音樂吧等文創空間群落,建立文創研學基地,豐富赤溪文化內涵及文藝氣息,形成了“1+N”鄉村旅游品牌。2020年,該村榮獲“福建省巾幗示范基地”“文藝扶貧基地”等稱號?!笆濉逼陂g,寧德共打造新增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5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4個、升級旅游特色村96個、省級休閑集鎮6個。
二、寧德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s)
1.自然風光優美。寧德靈山秀水薈萃,集“山海川島湖林洞”于一體,景色優美,現有52家A級景區。擁有全省最長的海岸線1046公里、中國最美灘涂”霞浦灘涂,有親水天堂白水洋、海上仙都太姥山、鬼斧神工石臼群組成的世界地質公園、“華東第一瀑”周寧九龍漈瀑布群、人魚和諧文明數百載的周寧鯉魚溪、馳名東南亞與媽祖廟同享盛譽的古田臨水宮、勝似太湖的古田翠屏湖、天然良港三都澳、“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之一福鼎崳山島等各具特色的風景名勝區。
2.文化底蘊深厚。寧德的海洋文化、茶文化、畬族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非遺文化等交相輝映。清光緒年間在三都港設立了福建最早海關之一的福海關;中國白茶、坦洋工夫茶就發源于寧德的福鼎、福安;寧德是全國最大的畬族聚居地,畬族人口占全國四分之一;霍童山有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一洞天”之稱,支提山有“海內第一禪林”和“不到支提不為僧”的贊譽,霞浦赤岸是日本高僧空海大師入唐求法登陸地;閩東還是中央紅軍長征前,與中央革命根據地并存的全國八大革命根據地之一;寧德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漳灣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柘榮剪紙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有霍童線獅、壽寧北路戲等國家級非遺項目23個。在推進脫貧攻堅過程中,探索形成了以福鼎赤溪村、壽寧下黨鄉為代表的扶貧開發“寧德模式”,是展示中國脫貧攻堅歷史性成就的重要窗口。
3.產業基礎獨特優越。寧德現已形成地域特色明顯、集聚度較高的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工業主導產業。擁有不銹鋼新材料、鋰電新能源兩個千億產業集群,是全球最大的不銹鋼和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基地。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青拓集團成為全球產業地標。2021年,寧德時代入選全球“燈塔工廠”。青拓集團在全球獨創雙聯法冶煉工藝,能耗降低30%、成本降低20%;自主研發的0.03毫米“手撕鋼”和1.6毫米筆尖鋼,填補了國內空白。上汽集團乘用車寧德基地獲“2020年中國標桿智能工廠”稱號,主機廠自動化率超99%,最快53秒下線1臺車。中鋁東南銅業是全球5家“雙閃煉銅”企業之一,擁有國際銅冶煉行業最大規模的單條生產線,陰極銅純度達到99.996%。先進的制造業和新興產業驅動打造寧德成為全球知名產業之城,有力推動了寧德文化旅游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4.配套服務持續完善。近年來,寧德大力推進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建成旅游集散中心10個、旅游廁所734座、旅游露營地6個,建設“全福游”智慧旅游平臺,全面完成轄區內的城市信息、景區信息、酒店信息、特產與工藝品信息的采集和上報工作。全市重點景區已實現網絡預約出行和互聯網售票,極大提高旅游消費便利性。同時,完善12315、12301旅游投訴處理機制,有效維護游客權益。對A級景區服務禮儀、工作流程等進行培訓,提高景區服務水平。目前全市星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43家,導游1375人,較好滿足游客需求。
(二)劣勢(Weaknesses)
1.多為“過境地”而非“目的地”。寧德旅游業的發展與先進地區相比,規模、速度和質量上還不盡如人意,總體影響力不足。境內的景區分布較散、地處偏遠,各景點之間距離較遠、交通不夠便利,給逗留時間短的游客帶來不便。同時,在周邊武夷山、雁蕩山、三清山、龍虎山、普陀山等一批老牌名山環伺下,寧德傳統山的觀光沒有優勢。這些因素都制約了寧德文旅產業發展,也極大影響了游客選擇寧德作為旅游目的地的意愿。
2.旅游形式單一。從當前看,寧德旅游要素弱,還處在以傳統觀光靜態游覽為主的發展階段,缺少參與性、體驗性的項目,旅游與寧德特有的海洋文化、畬族文化、非遺文化等有效融合不夠,沒有充分發揮食用菌、大黃魚等農業特色產業和鋰電新能源等優勢工業產業的作用,也沒有很好的先天條件打造像印象劉三姐、麗江千古情這樣的人文IP。
3.旅游產業規模散弱。從旅游產業看,寧德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旅游產品不多,即使是知名度較高的太姥山和白水洋,其輻射范圍也很有限。全市現有世界地質公園1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30個,與居全省前三甲的三明(70個)、福州(56個)和龍巖(54個)有一定差距。全市現有旅行社244家,僅占全省4.9%,從文化產業看,2012-2021年,全省公布了六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共148家,寧德僅有13家企業,占8.8%;連續六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評選,寧德均無企業入選。
(三)機遇(Opportunities)
1.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旅游需求的新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對文化和旅游發展造成巨大沖擊,促使文旅行業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疫情制約了游客長時間出行,本地游、周邊游、短途游等“微旅游”應運而生,成為滿足人們休閑度假需求的重要渠道,帶動了“鄉村游”快速出圈,為旅游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2.省市高度重視文旅經濟發展。省委省政府將旅游產業發展提到了新的高度。2021年,福建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把文旅經濟列為“四大經濟”之一,作出“做大做強做優文旅經濟”部署,明確了建設文化強省和全域生態旅游省的發展愿景。在寧德市第五次黨代會上也把文旅經濟作為四大經濟之一進行重點部署推進,提出了發展文旅經濟的具體舉措。
3.經濟高速發展為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2019年以來,寧德GDP增速連續3年位居全省首位。2021年全市生產總值3151億元,同比增長1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個百分點,人均GDP超10萬元,按美元計算超1.55萬美元。同時,寧德提出“十四五”期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比2020年翻一番。經濟的快速發展,將進一步刺激人民群眾高品質文化旅游消費需求,為寧德文旅融合發展提質升級增添新動力。
(四)挑戰(Threats)
1.文旅融合度不夠。一是旅游開發多數停留于對旅游資源淺層次的開發,文化資源并未得到有效開發,尤其在一些文化底蘊深厚的景區,缺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低文化含量的觀光旅游成為主體,一次性消費的旅游產品居多。二是文化資源未能轉化為較高的旅游經濟價值,如廊橋、線獅、剪紙、烏金陶等承載著很高的文化價值,但目前僅停留在觀賞階段。三是大部分旅游紀念品缺少文化內涵,特色不鮮明、趨同化現象嚴重,地域個性不足,難以激發游客的購買欲望。
2.景點知名度不高。從福建省旅游人氣城市排行榜看,在不含本市的“到達人氣城市”和“過夜人氣城市”中,寧德排名第六,而在不含本省的“到達人氣城市”和“過夜人氣城市”中,寧德排名第五,在全省均處于中轉站地位。從客源分析,熱門景點太姥山、白水洋、三都澳等景區的客源地主要是來自周邊的溫州、福州和泉州,輻射范圍有限。
3.區域競爭愈加激烈。寧德北接溫州、南連福州、西傍南平、東望臺灣,是福建省面向浙西南、長三角的旅游窗口,向南承接廈漳泉大都市圈、珠三角經濟帶。特殊的區位給寧德帶來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對寧德旅游形成擠壓態勢,旅游競爭更加激烈,特別是寧德旅游業起步較晚,景區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底蘊挖掘等都不夠成熟,且同質化嚴重,在與周邊發達地區激烈競爭中處于劣勢。
4.文旅產品有待升級。新時代的旅游者對互動體驗、便捷服務、地域特色的要求更高,寧德的文旅產品結構、基礎配套都亟待提升改善。從2021年寧德國內旅游抽樣調查結果看,住宿、飲食、交通、游覽等方面的基本旅游消費占55.6%,遠高于購物、娛樂、醫療、通訊消費等非基本旅游消費(32.5%);游客對寧德旅游產品中最感興趣的依然是山水風光,占73.8%,民俗風情、歷史人物和節慶活動分別僅占35.5%、34.7%和5.7%。從旅游目的看,以休閑觀光游覽度假為出游主要目的地的游客超過了五成,達53.2%,而以文化科技交流和宗教朝拜為出游目的地的游客分別僅占1.3%和1.2%。
三、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突破現有模式,依托獨特資源打造特色線路。提高大旅游意識,構建全市“一盤棋”格局,強化市域統籌、多方聯動、全社會參與,形成合力推進的良好局面。統一進行文化旅游路線的形象包裝和傳播,策劃推動形成紅色、信俗、脫貧等主題鮮明的旅游線路。如:蕉城支提寺、古田臨水宮、福鼎資國寺信俗文化旅游路線;福安柏柱洋、柘榮西竹岔、福鼎貫嶺紅色文化游;壽寧下黨、福鼎赤溪、福安下岐脫貧文化游;柘榮剪紙、壽寧廊橋、蕉城線獅非遺文化游;蕉城三都澳、霞浦東海一號、俞山島濱海文化游等??梢酝瞥雎眯型ㄆ?,提供不同天數、不同線路、不同文化的多種選擇。同時,在線路宣傳推介時,將當地特色的吃、住、購、娛等元素融合進去,吸引游客的興趣,延長逗留時間。如,蕉城霍童八仙糕、福鼎肉片、周寧扁肉等特色小吃;古田食用菌、蕉城大黃魚、柘榮太子參、福鼎白茶、福安坦洋工夫茶等特產;屏南龍潭古村民宿、霞浦海景民宿、古田翠屏湖水上民宿等各色住地;蕉城線獅表演、周寧方言評書、壽寧北路戲等文藝演出。
(二)加大融合力度,發揮產業優勢開發新興業態。在業態培育上突出“旅游+”,大力培育工業旅游、海洋旅游、農業旅游等新業態。工業旅游方面,聚焦我市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開發上汽集團、青拓集團、寧德時代、福鼎核電等龍頭企業工業旅游線路,重點依托獨特的建筑廠房、生產流程、設施設備、生產工藝、企業風貌、工業產品等資源,打造集觀光、休閑、研學為一體的工旅體驗空間;海洋旅游方面,以三都澳、東沖半島、俞山島為重點,依托最美海岸線,串聯沿海景點,開發或升級海上牧場觀光體驗、魚排垂釣、島礁垂釣、海洋科普研學、漁家體驗、海上競技娛樂運動等“海島玩?!毕盗挟a品,構建海洋旅游體驗帶;農業旅游方面,依托優厚的農業資源,結合各地地域特色,打造葡萄、桃花、油菜花等農旅產業帶。同時加強文創產品研發,如融合水密隔艙、線獅、剪紙、鯉魚等非遺文化,開發彰顯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紀念品;也可以推出互動性強的非遺體驗項目,讓旅游者參與非遺技藝等,增加游客體驗感。
(三)迎合市場需求,適應大環境走智慧發展之路。智慧旅游時代已經到來,旅游應主動靠前適應大環境走智慧發展之路,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建設智慧旅游平臺。一是加強應用開發。旅游電子商務的迅速擴張,智能終端設備的不斷更新,帶動了在線旅游市場的迅猛發展。要進一步整理現有的景區、文化、交通、住宿、餐飲等信息,通過攜程、藝龍、同程、途牛、去哪兒等網上旅游代理商廣泛發布,使游客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隨時隨地進行在線旅游預訂,推動在線旅游大眾化、普及化。二是實現智能化管理。旅游景區要逐步實現傳統旅游管理方式向現代旅游管理方式轉變,通過智慧旅游建設,普及景區視頻監控系統、門禁票務系統、GIS綜合管理系統、GPS定位系統、電子政務系統等推動旅游管理高質高效。三是提高文化旅游產業的科技含量。文化旅游產業要突破傳統思維,在創意、創作的前提下,充分運用聲光電、多媒體等高科技手段,集合舞蹈、雜技、戲曲、動畫等多種演出元素和表演形式,盡可能地展現產品的內在價值和魅力。
參考資料:
1. 閩東日報:傳承八百年的護魚文化〔2022-4-4期〕
2.光明日報: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2020年12月14日06版〕
2. 覃小梅.來賓市鄉村振興背景下文旅融合長效發展的幾點思考
3. 市四屆人大六次會議人大代表-關于打造閩東旅游圈,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大發展的建議(第1182號)
4. 閩東日報:寧德市積極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2021-11-31期〕
5. 人民網:做好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大文章(作者系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6. 寧德網:推進文旅多路徑融合 探尋文化振興新動能
7. 寧德市人民政府關于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寧政規〔2022〕2號)
8. 寧德市人民政府“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專項規劃(寧政辦〔2022〕26號)
中央部委網站
省、市政府網站
設區市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縣(市、區)政府網站
其他
中央部委網站
省、市政府網站
設區市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縣(市、區)政府網站
其他
聯系我們| 站點地圖| 隱私保護| 關于我們| 法律聲明| 收藏本站 收藏本站 取消收藏本站
網站標識碼:3509000001
閩公網安備:35099902000024號
閩ICP備11005255號
版權所有:寧德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主辦:寧德市人民政府承辦:寧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為確保最佳瀏覽效果,建議您使用以下瀏覽器版本:IE瀏覽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瀏覽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瀏覽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內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