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黨的十八大以來,福鼎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位置,堅持推進教育改革,推進“雙減”政策落地見效,加快補齊教育短板,精準實施教育扶貧,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歷經十年拼搏奮進,實現從“有學上”邁向“上好學”,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實現大發展、大跨越。 走進福鼎市桐山中心幼兒園,迎面撲來的是童真童趣氣息,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各類戶外游戲活動,真人CS、露營燒烤、洗衣做飯、交警站崗……各類生活角色扮演生動有趣。自2012年建園以來,福鼎市桐山中心幼兒園不斷推進幼兒園科學保教的新實踐、新經驗,從一所初創的普通幼兒園到福建省示范性幼兒園,福鼎市桐山中心幼兒園很好詮釋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教育事業發展歷程。當年,操場和戶外器械設施尚未完善,功能室不齊全,班級游戲材料以桌面玩具為主;如今,幼兒活動室寬敞明亮,功能室設施齊全,益智類玩具、自制玩教具種類繁多,室內外環境創設以兒童的視角出發,把“玩”真正還給幼兒,讓孩子從環境的觀賞者變為環境的創造者?!斑@十年來,福鼎市桐山中心幼兒園持續提升校園文化建設,以‘幼兒為本’為出發點,結合融入本地傳統文化,開發食育、足球、象棋等特色課程,豐富教育教學內容,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备6κ型┥街行挠變簣@園長卓娟娟表示,下階段,福鼎市桐山中心幼兒園將以省級示范園新標準復評工作為目標,以師資隊伍建設、保育教育、幼兒發展安全等方面為抓手,不斷提高辦園實效和整體水平,爭取順利通過復評。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 十年來,福鼎著力擴資源、增普惠、建機制、提質量,截至2021年秋季,全市幼兒園學生總數22895人,公辦在園幼兒人數9342人,占比40.80%,全市普惠性民辦園81所,民辦普惠學生13553,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9.48%,順利完成省定“學前兩率”目標。十年來,福鼎教育實現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普職教育、終身教育同步發展的良好態勢,為全市教育教學水平跨越提升,高位推動人才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并獲評2017年度福建省教育工作先進縣。據統計,十年來,福鼎市新建、改擴建、提質改造鄉村小規模學校48所,實施鄉鎮標準化寄宿制學校3所,全市投入近1.8億元,實施信息化2.0工程,累計完成多媒體教室建設1700多間,實現全市所有學?!鞍喟嗤ā比采w。走進福鼎一中校園,映入眼簾的是獨具匠心的五層圖書館,融合太姥文化、白茶文化、畬族文化、海洋文化等福鼎傳統文化設計而成,曾于2017年獲評全國最美校園書屋,在圖書館“云課堂”電子閱覽廳內,記者看到高三學生們正利用自習時間,上網查找瀏覽各類型電子資源和圖書資料。作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建設試點校,近年來,福鼎一中大力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在電子閱覽廳配備120臺電腦,供師生上網查詢獲取數字資源以及各學科課件、試題庫、網絡課程等原創性資源;同時,還在全省率先使用“互聯網+圖書館”模式,擁有獨立網站和手機微信平臺,隨時隨地掌控圖書資源,在線預約續借,實現圖書館自動化管理,讓學習更便捷、更高效。福鼎一中校長潘家料:十年來,我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校、質量立校、特色塑?!砟?,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做到硬件提檔、軟件提質,一方面新建改造圖書館、宿舍樓、多媒體教室,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立足科研、信息化等建設特色和辦學成績,不斷激發教師的內生動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開發完善校本課程,拓展學生成長的空間,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和全面發展。 此外,福鼎教育堅持改革創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對接時代新能源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開設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新能源班,與茶企合作辦學,共建校外實訓基地,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全方位促進普職教育優質多樣發展。砥礪十年綻芳華,乘風破浪再遠航。下階段,福鼎將進一步優化調整教育規劃布局,持續推進“薄改”工作,引進一批高素質教育人才,提升教師教學教研能力,同時大力實施“一校一品”工程,積極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通過深入實施“大手牽小手”行動計劃, 有效整合片區內學校資源,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沈海高速公路寧德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德高速公路新增通車里程367公里,打通“山的制約”,牽起“海的便利”,有力服務了地方經濟發展和群眾出行。以產業“鑄核賦魂”,以交通“強筋健骨”,寧德如今已成為福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之一。 穿山跨海筑通途 從僅有福寧、寧武兩條高速公路,到實現“縣縣通”通高速公路,81%陸域鄉鎮可在30分鐘內上高速……十年來,寧德高速公路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2015年,福壽高速、雙福高速、京臺高速相繼建成通車;2017年,寧連高速順利開通;2019年,寧德西互通、寧德汽車城互通相繼建成;2021年,沙埕灣跨海通道工程建成通車。隨著寧德高速公路路網不斷延伸,運營服務單元不斷增加,沿線道路養護點、服務區,點線成面,極大提升群眾出行便捷度。 穿山跨海筑通途,讓群眾回家的路更近了。家住柘榮的高祥說:“以前沒高速公路,走國道,從福鼎回柘榮老家要1個多小時。2018年底,沈海復線福鼎貫嶺到柘榮段通車,回柘榮坐車的時間減半,現在每周都回去看看父母,很方便?!? 交通“晴雨表”展現區域發展活力, 2012年寧德轄區日均出入口車流量7.8萬車次,2022年日均出入口車流量19萬車次,增長143%,寧德打通了高質量發展的高速路。 路暢業興助發展 “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倍嗄陙?,寧德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大力培育寧德時代、青拓、上汽寧德基地等重點項目,高速公路充分發揮自身服務經濟建設作用,為“金娃娃”項目落地做好先行保障。 從寧德時代出發經沈海高速一路向北,不到20分鐘便可來到了寧德首個千億產業集群所在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新材料(不銹鋼)·福建福安灣塢不銹鋼新材料產業園。 道路通,百業興。2008年,青拓集團落戶灣塢,2012年,寧武高速全線通車,為臨港產業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十年蓬勃發展,2021年,青拓集團實現產值1608億元。 2019年6月,沈海高速寧德汽車城(三嶼)互通建成通車。從正式動工到建成通車歷時308天,創下了福建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的“三嶼速度”,也是上汽寧德基地48個配套項目里首個建成投用的項目,為上汽寧德基地投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9月,寧德西落地互通建成通車,高速公路與衢寧鐵路、寧德汽車基地鐵路專用線、三都澳碼頭、漳灣碼頭等形成了“公鐵?!甭撨\一體化交通體系,服務半徑的增長,讓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在閩東落地扎根、生機勃發。在寧德北、寧德西互通出口旁,寧德時代、寧德新能源科技龍頭領舞,一大批“金娃娃”項目在高速公路的連通下,走出寧德,走向世界。(下轉第8版) (上接第1版) 一條條高速公路大動脈為寧德的發展助力,寧德的區位優勢不斷凸顯。2021年1月,寧德沙埕灣跨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寧德新增一條“高速出省通道”。在沙埕灣跨海高速兩側,前岐福鼎時代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快速崛起,店下龍安鋰電新能源產業上下游配套項目片區、點頭白琳環玄武湖城市片區等上下游產業鏈項目相繼落地…… 十年間,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從200多公里到600公里,寧德高速公路在一次又一次的服務地方產業聚變中奏響奮進。 鄉村振興譜新篇 沿途青青翠林、綠意盈盈,走進位于甬莞高速寧德林厝服務區內,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排排當地自產的農特產品,原汁原味的畬族特色小吃香飄四溢,還有獨具風情的畬鄉節目表演,好不熱鬧…… 2021年12月,全國首個沉浸式民族風情主題服務區——林厝服務區開業。寧德高速將畬族文化、閩東地域元素與高速公路深入融合,通過打造畬族特色服務區、舉辦福農優品展銷會等,實現了農特產品從田間地頭到旅客車頭的無縫對接,在推動農民增收的同時,給旅客帶來美好的出行體驗?!傍P凰鳥、烏米飯,我經常跑福建,林厝服務區開業后,是我到福建最喜歡進的服務區,在這里看看景,休息一會兒再走?!背D晖鶃碛谡憬翆幍碌呢涇囁緳C李師傅說道。 服務鄉村振興,高速交通先行。這十年來,寧德高速充分用活沿線602公里、40個落地互通、11對服務區的便民服務資源……將葡萄、水蜜桃、大黃魚、白茶、太子參、食用菌等一個個致富產業串連成線,把資源優勢更快地轉變成經濟效益,大踏步走好服務鄉村振興新步伐。 2022年以來,寧德高速圍繞“海絲高速服務鄉村振興”工作部署,在林厝服務區新建近1公里的雙向雙車道連接線,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與國省道、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等互聯互通,打造“線上服務出行、線下游玩體驗”服務區產業圈,積極為鄉村振興打造更加開放的發展空間?!傲重确諈^后通道開通后,周邊猴盾、閩坑、洋頭這些鄉村到寧德市區的車程可以縮短35分鐘以上?!卑硕兼傛傞L周林義說,依托后通道建設帶來的美好前景,八都鎮陸續建成洋頭村民宿、猴盾村畬族特色古村落、1.2公里旅游步道等文旅項目基礎設施,并以林厝服務區作為周邊8公里美麗鄉村游景區的旅游集散中心,申報4A級旅游景區。 隨著海絲高速服務鄉村振興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寧德高速與寧德市委組織部、以及15個高速沿線村委開展“企·地”支部聯學共建活動,依托林厝服務區、南陽服務區、壽寧收費站和福安市坦洋村等4個黨群服務中心,開展黨建聯盟系列活動,認種8畝拋荒耕地,實現共建村扶貧助學16人、人才就業幫扶2人,在解決剩余勞動力、群眾就業、貧困助學等方面提供幫助支持?!拔覀兇孱I辦合作社還計劃與寧德高速公路開展合作,共同開發管理好周邊的果園和農田?!焙锒艽妩h支部書記雷美鳳說,寧德高速因地制宜利用村集體林地,培育高速公路綠化育苗基地,鼓勵村民用閑置土地及庭院進行種養殖,由高速公路服務區、收費站食堂認購家禽果蔬,推進“庭院經濟”發展,最大程度增加群眾收入來源。 “我們與壽寧縣、蕉城區、福安市政府分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充分發揮產業、資源、信息等優勢,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努力把國企黨建優勢轉化為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優勢,實現與鄉村黨組織的同頻共振,將高速公路打造成服務經濟發展、服務群眾出行、服務鄉村振興的綜合平臺?!笔「咚偌瘓F寧德管理分公司負責人表示。 記者 張文奎 通訊員 張志強 文/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身邊的藍天白云、清水綠岸顯著增多,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肯定和普遍贊譽。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我們開設“生態環境保護這十年”欄目,從不同角度展現十年間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取得的進展與成就。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生態環境保護這十年?凈土篇”~
這十年,是寧德工業經濟實現了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長的關鍵十年。在寧德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調結構、促轉型”,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三期疊加”中蓄勢儲能、砥礪前行,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業綜合實力和發展質效邁上新臺階。 一、工業生產蓄勢上揚,綜合實力上新臺階 ?。ㄒ唬┕I規??焖賶汛? 2013-2021年寧德工業增加值從528.54億元增加到1500.88億元,是2012年的2.7倍,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也由5.0%提高至8.4%;年均增長11.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8%,比全?。?.8%)平均增速快4.0個百分點。營業收入由2012年的1745.03億元增加至5158.73億元;資產總計由2012年的1003.72億元增加至5113.75億元。2013-2016年,隨著海西工業區和冶金、生物醫藥等一批重化產業和新興戰略性產業的建設,全市工業發展加快,在全市傳統的電機電器、食品加工、船舶修造產業基礎上,形成了發電供電、冶金、合成革等新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別突破兩千億、三千億元;2017年,寧德落實國家供給側改革,主動淘汰落后產能,關停石板材企業258家,取締地條鋼企業18家,化解鋼鐵產能400多萬噸,當年工業增加值增速降至2.1%;2018年至今,隨著全市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4年全省第一。特別是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復雜變化,寧德上下凝心聚力,工業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就,是全省唯一的連續四個季度均實現正增長的地市。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四千億,躍上新臺階。 ?。ǘ┕I化水平明顯提升 在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個主導產業的有力拉動下,工業對全市經濟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工業大盤作用逐步顯現。2013年以后工業加快發展,工業占全市GDP的比重始終保持在40%以上;到2017年,因產業結構調整,工業占比降到40.3%,為近年最低值。2017年之后支撐力度持續增強,工業對全市GDP的貢獻率基本保持在45%以上,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21年,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47.6%,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高達78.3%,拉動GDP增長10.4個百分點,拉動力分別高于服務業和農業7.4個、10.0個百分點。 ?。ㄈ堫^企業加快成長 這十年,寧德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的殷切囑托,砥礪奮進,引進培養了寧德時代、寧德新能源科技、青拓集團、中銅、上汽寧德基地等一個個龍頭企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百億企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2021年,全市產值超百億元企業數達11家,占全省的五分之一。11家企業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5.9%,貢獻率高達91.7%。龍頭企業中,寧德時代從成立到成為全球鋰電池之王,僅用了7年,2018年寧德時代上市交易,成為年內第三家在A股上市的新經濟“獨角獸”企業;青拓集團是福建省第一家集鎳鐵與不銹鋼冶煉、不銹鋼熱軋與冷軋、不銹鋼深加工到銷售的民營企業,也是福建省首家年產值超千億元的民營企業,在2021年被列入第10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產量多年全球第一;上汽集團乘用車寧德基地項目從奠基到實現投產,歷時僅17個月,為同類企業生產建設周期最短,創造了又一個“寧德速度”,同時,上汽寧德基地項目是福建目前涉及產能最大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項目;中銅東南銅業擁有目前國際國內銅冶行業最大規模的單條生產線。目前,全市共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3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2個,擁有全國、全省質量標桿企業分別為1家、3家,寧德時代首登中國企業500強。2021年,全市上榜福建企業百強4家、制造業百強6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百強2家。 二、產業集聚效應顯現,延鏈補鏈匯聚合力 ?。ㄒ唬┲鲗Мa業形成集聚效應 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和銅材料等四大主導產業快速集聚發展,構建起了“龍頭引領有力、鏈條上下貫通、集群高效協同”的產業生態圈,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6.0%,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33.2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6.6%逐年增加至78.3%。2021年,四大主導產業已成長為由兩個千億產值產業和兩個200億產值產業構成的產業集群,增加值同比增長59.1%,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達107.7%,拉動全市增長35.0個百分點。鋰電新能源產業是寧德發展最快的主導產業,短短10年間,從小到大,高速發展,增加值年均增長55.7%,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42.9個百分點;2021年鋰電新能源產業實現新突破,成為寧德第二個千億產業集群。目前,共引進上下游企業80多家,產品涵蓋正極、負極、隔離膜、電解液等四大關鍵材料和智能設備、電池線束、構件、包材等配套部件。寧德已成為全球最大并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和正極材料生產基地。新能源汽車產業從無到有,自2018年寧德成功簽約引進上汽集團乘用車寧德基地項目以來,發展迅速;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工業總產值突破200億元,增加值同比增長2.3倍,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3個百分點。不銹鋼新材料產業是寧德最早培育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先后引進100多家下游加工企業,實現了從“原料—冶煉—熱軋—冷軋深加工—不銹鋼制品”的產業全鏈條,增加值年均增長30.3%,2018年不銹鋼新材料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大關,成為寧德首個千億產業集群,寧德已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及深加工基地。銅材料產業自2018年6月30日寧德銅冶煉基地項目順利點火試車以來,寧德搶抓發展機遇,實現彎道超車,快速發展。2021年,銅材料產業工業總產值突破200億元,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1%。同時,通過龍頭企業中銅東南銅業的帶動形成產業集群,其裂變效應效果顯著,吸引了正威電子信息新材料、福浦銅鋁加工、嘉元銅箔等一批精深加工項目就近配套。 ?。ǘ﹨^域產業聯動發展 在加快主導產業強鏈聚群中,寧德堅持“一盤棋”,立足山海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緊抓四大主導產業之間的關聯度、協同性,深度梳理產業發展之間的聯系,全產業鏈布局、高精準定位,四大主導產業持續建鏈補鏈壯鏈、集聚集群發展,呈現出龍頭更強、鏈條更長、“朋友圈”更大的良好發展態勢。隨著高速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四大主導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目前已實現四大主導產業鏈項目在全市縣域全覆蓋。以福安、蕉城、東僑為核心區,推動龍頭企業重大項目沿海延伸成帶,引導產業鏈項目向山區多點布局,形成“一核兩廊五軸”的發展格局。如今,四大主導產業已初步完成古田、屏南、周寧、霞浦、壽寧等縣的布局,杉杉科技、屏南時代、周寧不銹鋼深加工產業園、時代一汽、國泰華榮電解液等項目均成為各縣經濟發展新引擎。2021年,沿??h域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占沿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81.4%,山區縣域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占山區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3.5%。其中,屏南、古田占比分別為49.9%、17.8%。 三、創新驅動引領動能轉換,新興產業形成新增長點 ?。ㄒ唬└呒夹g產業快速增長 伴隨著工業轉型升級,寧德工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高技術產業對工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提升。2013年-2021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2.7%,增速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29.9個百分點,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連年上升,且上升幅度逐年遞增,2021年比重達49.9%,比重較2012年提高46.6個百分點;其中,在兩家鋰電池龍頭企業帶動下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實現高速增長,增加值年均增長50.0%,高于高技術產業平均增速7.3個百分點。2021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2020年增長79.8%,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9.9%,拉動全市增長29.2個百分點。 ?。ǘ鹇孕孕屡d產業蓬勃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近年來,寧德抓住機遇,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全市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2013-2021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3.0%,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10.2個百分點。2021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2020年增長67.3%,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2.4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6.9%,比2012年提高52.3個百分點。其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50.2%、122.2%、26.5%、4.9%。 ?。ㄈ┢髽I創新活力不斷增強 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寧德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工業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創新活力持續增強,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涌現。2021年,寧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129家企業有R&D活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投入75.74億元,同比增長46.0%,貢獻率高達98.4%,拉動全市規模以上企業R&D經費增長46.0個百分點;R&D經費投入強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與營業收入之比)為1.5%。創新成果加快轉化為新產品。2021年,寧德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開發項目數達838項,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85.53億元,新產品銷售收入1463.74億元。寧德時代擁有全國唯一的電化學儲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并建設中國福建能源器件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21C創新實驗室;青拓集團牽頭組建福建省不銹鋼產業創新中心;廣生堂成為寧德首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寧德新能源科技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上汽集團乘用車寧德基地項目獲評2020中國標桿智能工廠。青拓集團高氮節鎳奧氏體QN系列不銹鋼、筆尖鋼、超薄精密手撕鋼等新品均處于業內領先水平;寧德時代連續五年動力電池系統產能和產量穩居行業第一;寧德新能源科技在全球專業鋰電池制造商中聚合物電池產能與出貨量均處于領先地位,消費類軟包鋰電池出貨量連續10年位列全球第一。傳統產業數字化進程加快推進。如華益機電建成現代化獨立標準廠房,智能化水平位居全國同行前列;品品香、六妙等白茶企業轉戰電商平臺,銷量實現翻番。 四、民營經濟保持領跑,工業外向度明顯提高 ?。ㄒ唬┟駹I工業支撐有力 民營經濟是寧德工業經濟體系重要主體,也是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支撐。十年來,寧德民營經濟實力持續壯大。從企業數看,2021年,寧德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共有1004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93.7%;其中,產值超億元的民營企業231家,占全市超億元產值企業總數的88.5%;產值超百億元民營企業6家,比2012年增加6家。從發展質量看,2013-2021年,寧德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保持快速增長,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始終保持在60%以上。2021年,民營工業企業逐步擺脫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生產經營加快恢復,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8.3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5.1%;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達75.9%,拉動全市增長24.7個百分點。其中,民營制造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9%,占全市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9.4%,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達75.6%。青拓集團、寧德時代入圍2021年福建省民企百強前十。 ?。ǘ﹪衅髽I不斷壯大 國有經濟是寧德工業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能源供給等重要行業發揮了支撐作用。2021年,寧德規模以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6.0%,占比較2012年提高14.0個百分點;資產總額達939.09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額18.4%;實現營業收入798.84億元、利潤總額27.39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4.8倍、4.1倍。在關系民生的重要行業中,國有企業保持主導地位。2021年,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行業中,國有控股企業營業收入占所在行業的比重分別高達96.5%、72.7%。 ?。ㄈ┩赓Q出口發展向好 這十年來,寧德工業對外出口蓬勃發展,以鋰電池、不銹鋼、水產品、電機電器為代表的工業品遠銷歐美、日韓、亞非等地?!皩幍轮圃臁钡牡貥顺晒淞⒃谌虍a業版圖上。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達到654.72億元,比2012年增長2.8倍,年均增長14.4%,其中,鋰電行業出口交貨值達到 460.20億元;水產品加工行業出口交貨值達到113.41億元。全市對外貿易受工業經濟強勁帶動,2019-2021年實現了連續三年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出口貿易從2012年的21.9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600.50億元。此外,寧德工業企業積極投資布局海外市場,增強產業供應鏈生產鏈保障能力,寧德時代在歐洲投資建廠,青拓集團在印尼建立原材料供應基地,上汽寧德基地創造的全新MG系列成功開拓海外市場,上市以來銷量突破23萬,成為自主品牌的絕對主力。 五、質量效益穩步提升,綠色發展成效明顯 ?。ㄒ唬┢髽I盈利水平穩步提升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逐年提升,由2012年的311.21%提升至2021年的469.87%,并持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寧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34.96億元,比2012年增長2.5倍,年均增長12.3%;營業收入利潤率為8.4%,比2012年提高1.2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53.54萬元/人,比2012年提高29.52萬元/人,增長1.2倍?!敖党杀尽比〉梅e極進展。寧德多措并舉降成本,將國家下調增值稅稅率、調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落實到位,切實減輕企業負擔。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9.2%,比2012年提高1.3個百分點,維持在較高水平;應交增值稅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3%,比2012年降低1.8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自2015年起逐年下降,2021年資產負債率為63.8%,雖較上年上升但仍比2012年降低0.6個百分點。社會效益不斷提高。工業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對社會的貢獻也在不斷提高。工業稅收是稅收的重要來源。2021年,全市實現工業稅收達127.50億元,比2020年增長5.5%,占全市總稅收額的53.6%。工業企業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形成巨大的勞動需求,而制造業又是主力軍,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吸納了大量勞動力,帶動人員收入增長。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1045家,從業人員達萬18.65萬人、占全市比重為94.1%,比2012年增長10.7%;全市制造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10.19萬元/人,比2012年增長1.5倍。如今鋰電新能源產業崛起后,寧德工業園區已經發展成為近十萬常住人口的北部新城。同時,寧德時代、青拓集團、上汽寧德基地等寧德工業企業積極為寧德鄉村振興、高校教育、防疫抗疫等社會事業發展做出貢獻,展現了高尚的家國情懷。 ?。ǘ┚G色發展成效明顯 十年來,在破除淘汰高耗能產業的同時,寧德持續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創建,突出鋼鐵、有色、發電等主要耗能行業,以鍋爐、窯爐節能改造、電機系統節能、余熱余壓利用、能量系統優化、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為重點,大力組織實施節能改造。特別是“十三五”期間組織實施節能項目116個,節能量累計20.45萬噸標準煤,共有福鼎市龍安開發區等3個園區入選省級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園區,寧德時代等18家企業入選省級循環經濟示范試點企業工程。新能源科技獲評省級循環經濟示范企業、省級綠色工廠、國家級綠色工廠,華夏合成革獲評省級綠色工廠,華龍化油器獲評省級綠色供應鏈,寧德時代鋰離子動力電池8款產品入選第五批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名單。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下降17.4%,工業綠色發展成效明顯。同時,寧德立足環三都澳區域資源優勢,堅持核能、風能、水能、太陽能等全面發展,構建寧德經濟、安全、清潔、高效的清潔能源產業體系。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757萬千瓦,是2012年的2.2倍,裝機容量占全市電力裝機總量的比重達74.8%,規模以上電力累計發電量531.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4%,其中,核電、風電發電量占比分別為66.4%、1.1%,較2013年分別提高38.3個、0.8個百分點。 回首十年路,寧德工業書寫了爬坡過坎、高質量堅實邁進的十年。當前寧德工業經濟正處在邁向萬億總量的發展關鍵期。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寧德工業發展必將為“寧德篇章”續寫更精彩的一頁。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德市經濟穩步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特別是主導產業加速壯大,供給側改革縱深推進,工業化水平進入新階段,由此帶來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是寧德市經濟結構快速變化的十年。 變化之一:“二三一”基本面穩定 2013年以來,寧德市經濟總量連年上新臺階,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達3151.08億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長8.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193.29億元增加至359.81億元,年均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528.15億元增加至1746.16億元,年均增長10.6%;第三產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373.64億元增加至1045.12億元,年均增長8.5%。全市三次產業構成由2012年的17.7:48.2:34.1調整為2021年的11.4:55.4:33.2,第一、三產業比重分別下降6.3和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7.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仍為我市經濟增長的首要拉動力,產業結構保持在相對穩定的“二三一”結構,持續優化調整。 從縱向看,2013-2015年,隨著鋰電新能源、不銹鋼新材料等兩大產業從無到有,逐步形成規模效應,全市工業化進程加快,第二產業比重穩定上升,保持在五成以上,第一、三產業比重下降。2015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為15.2:53.0:31.8,第二產業比重分別高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31.8和21.2個百分點。受去產能和環保整治因素影響,2017年全市第二產業比重降至五成以下,第一產業比重繼續回落,第三產業比重有所提升,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4.3:49.4:36.3。2018年以來,東南銅業、上汽寧德基地先后落地并竣工投產,形成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和傳統特色產業構架“四梁八柱”的工業體系,我市第二產業比重穩步攀升。2021年,全市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創歷史新高,達到55.4%;第一產業比重持續下降至11.4%;第三產業比重總體平穩,保持在三成以上,為33.2%。 從橫向看,2012年,我市第一產業比重為17.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6個百分點,居全省各設區市第二位;以工業為主體的第二產業比重為48.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個百分點,居全省各設區市第七位;第三產業比重為34.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7個百分點,居全省各設區市第八位。而到了2021年,全市第一產業比重保持全省各設區市第二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5個百分點,與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縮小4.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晉升各設區市第二位,僅次于泉州,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6個百分點,尤其是工業化水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居全省各設區市第九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4.1個百分點,表明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的份額有所降低,這也是我市工業化階段的鮮明特征。 變化之二:三大產業內部縱深調整 特色農業不斷推進。2021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45.61億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長4.1%。其中,農業產值240.25億元,年均增長3.5%;林業產值33.29億元,年均增長2.8%;牧業產值41.11億元,年均增長1.8%;漁業產值318.41億元,年均增長5.1%;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12.54億元,年均增長6.0%;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分別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37.2%、5.2%、6.4%、49.3%和1.9%。從趨勢上看,我市農林牧漁業結構變動的總體走向是農業、林業比重下降,牧業比重相對穩定,漁業比重明顯上升。2021年全市農業、林業、牧業產值比重分別比2012年下降6.7、1.4和0.1個百分點,漁業比重比2012年提高8.1個百分點。從內部變化看,2012年我市農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3.9%,高于漁業比重2.7個百分點;2016年漁業產值首超農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的43.7%,高于農業比重2.4個百分點,成為農林牧漁業中占比最大的行業;2021年漁業比重達49.3%,高于農業比重12.1個百分點??梢妰炠|高效農產品得到大力推廣,福鼎白茶、古田食用菌、蕉城大黃魚等農產品品牌效益明顯,有力推動了我市農林牧漁業穩定健康發展。全市茶葉產量由2012年的7.13萬噸增加至11.83萬噸,水產品產量由2012年的73.21萬噸增加至106.53萬噸,食用菌產量由2012年的15.68萬噸增加至20.68萬噸。 工業發展提質增效。2021年,全市工業增加值突破1500億元達1500.88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7.6%,比2012年提高8.0個百分點。2013-2021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8%,增速自2018年以來連續四年居全省第一。主導產業能級提升。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已成長為由兩個千億產值和兩個200億產值產業構成的產業集群,2013-2021年增加值年均增長46.0%,高于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33.2個百分點,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8.3%。鋰電新能源產業——鋰電池投產產能突破100GWh,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寧德時代位列“2022年中國市值500強榜單”第六位,居閩企首位,2022年6月正式發布麒麟電池,始終保持領先的科技創新能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寧德智造”新能源汽車銷量表現亮眼,上汽寧德基地創造的全新MG5成為全球年輕人品質之選,位列中國汽車出口車型前十;新車型實現量產,月產能提高到2萬臺;中國汽車工業首款真正意義的全球車MG MULAN在上汽寧德基地成功下線。不銹鋼新材料產業——產值連續四年突破千億;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基地青拓集團,從世界首創的RKEF與AOD爐雙聯法冶煉不銹鋼工藝到高氮節鎳奧氏體不銹鋼QN系列,從“筆尖鋼”到0.03mm“手撕鋼”,無不成為拓展高端產品市場的新“名片”。銅材料產業——陰極銅產量超40萬噸;東南銅業冶煉項目工藝采用世界上先進、成熟、環保且具有規模優勢的“富氧強化懸浮冶煉”技術,單一設備產量最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全市積極響應“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破除無效供給,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下大力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和落后產能,共組織實施135個節能技改和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節約標準煤近25萬噸;2017年和2018年共關停石板材企業258家;2017年取締地條鋼企業18家,化解鋼鐵產能400多萬噸;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從2012年的13.3%下降至2021年的2.0%。2021年,全市萬元GDP能耗下降1.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6%。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全市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012年的4.7%提高到2021年的49.9%,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012年的4.6%提高到2021年的56.9%。 服務業發展加快。2021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突破千億達1045.12億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長8.5%。傳統服務業品質提升。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總額從2012年的380.92億元擴大至2021年的880.17億元,總量前進至全省的第7位;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5.6%提高至2021年的6.5%。水產品、電機電器、按摩器、剪刀、太子參、食用菌、茶業等特色產業通過“電商換市”,實現“互聯網+傳統產業”融合發展。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平穩運行,2012年以來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三成。公路運輸占主導地位,2021年全市貨運量8072萬噸,比2012年增長2.0倍,其中公路貨運量占86.0%,比2012年提高9.8個百分點;鐵路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2021年鐵路運營里程達310公里,比2012年新增114公里;快遞服務網絡逐步完善,2021年全市郵政業務收入15.1億元,其中快遞業務收入9.96億元,占66.0%。新興業態不斷涌現。全市總部經濟、平臺經濟取得突破,正威總部、智享無限投入運營,國網時代儲能、周寧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福安益卓商貿簽約落地,我市新興服務業逐步發力。金融業持續快速增長,2013-2021年增加值年均增長11.6%,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3.7%提高至2021年的4.9%。城市商業綜合體快速發展,寧德萬達廣場、寶信城市廣場、聯信財富廣場、大潤發、德潤商街等商業綜合體陸續建成,東晟廣場、玖隆時代廣場等綜合體項目穩步推進,形成若干個商圈經濟,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文旅經濟加快推進?!班l村+文創”“攝影+民宿”“白茶+文化”等模式有效推廣。全市累計接待游客數量級增長,從2012年不足千萬,到2021年4587.8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10.80億元,年平均增長21.2%?,F有A級景區52家,其中5A級景區2家、4A級景區2家。閩東紅色旅游系列景區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霞浦入選美麗中國首選旅游目的地,壽寧“下鄉的味道”紅色之旅、古田生態休閑旅游列入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屏南龍潭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 變化之三:“新增長極”作用初顯 十年間,我市多數經濟指標總量占全省比重提升,逐步成為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000億元,達3151.08億元,占全省比重由2012年的5.4%提升至6.5%,提高1.1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10萬元,為全省平均水平的85.5%,比2012年提高14.1個百分點。 ----工業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為8.4%,比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漁業產值占全省漁業的比重為19.6%,比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 ----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占全省的4.6%和4.7%,分別比2012年提高1.1和0.7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城鄉社區事務等民生支出合計173.57億元,占全省的比重為6.6%,比2012年提高0.7個百分點。 ----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全省平均水平的79.4%和91.6%,分別比2012年提高1.6和3.0個百分點;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住戶(儲蓄)存款占全省的比重為4.8%,比2012年提高0.9個百分點。 ----進出口總額占全省的比重為4.9%,比2012年提高3.3個百分點;其中進口、出口分別占全省的4.0%和5.6%,分別比2012年提高3.6和3.4個百分點。 展望未來,寧德市產業結構仍將繼續深度調整優化,產業已進入發展躍升期、跨越發展窗口期。寧德將堅持新發展理念,持續推動各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奮力譜寫全市產業發展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積極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目標,依托本地資源優勢,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鄉村振興扎實推進。 一、農業經濟穩步發展,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 ?。ㄒ唬┺r業經濟總量大幅增加。這十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329.22億元,發展到2021的645.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43.3%,年均增長4.1%,高于全省0.4個百分點。從分業看,其中農業產值240.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3.5%;林業產值33.29億元,年均增長2.8%;牧業產值41.11億元,年均增長1.8%;漁業產值318.41億元,年均增長5.1%;農林牧漁服務業12.55億元,年均增長6.0%。 (二)農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糧食生產安全穩定。這十年,我市將穩定糧食生產作為農業生產的重中之重,在實施種植結構調整的同時,各地堅持抓糧食生產不放松,大力推廣優質高產新品種水稻種植,全市糧食生穩定。2021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34.89萬畝,糧食總產量47.72萬噸。其中,稻谷產量36.3萬噸、薯類產量9.59萬噸、豆類產量1.29 萬噸。10年來,全市糧食產量保持穩定在45-55萬噸的水平,有效地保障了全市糧食供應。非糧作物比重上升。從播種面積構成情況看,這十年糧食作物面積與非糧作物面積在農作物總播面積的比重發生了較大調整。糧食作物面積比重由2012年60.5:39.5調整為2021年52.2:47.8;非糧作物種植面積比重比 2012年上升8.3個百分點。其中,蔬菜種植面積從2012年的31.5%調整到2021年的35.4%。農業種植業扭轉了過去單純抓糧食生產的格局,在總體保持糧食種植面積相對穩定、努力提高單產保證總產的原則下,積極擴大非糧作物播種面積,提高種植業效益。 ?。ㄈ┺r業現代化水平穩步提高?,F代農業水平提升。2021年,全市機耕面積82616公頃、機播面積23781公頃、機電面灌溉面積10844公頃、機收面積58670公頃,比2016年分別增長21.2%、3.5倍、10.6%和1.8倍?,F代設施農業規模逐步擴大,全市農業設施數量從2012年的1.51萬個增加到2021年的6.4萬個,是2012年4.2倍。農業科技水平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推進規?;?、標準化發展。按照實行規?;?、標準化、生態化、品牌化發展方向要求,突出特色引領,積極推動特色產業擴面提質。至2021年認定全國農業產業強鎮6個、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0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4個、“三品一標”認證產品549個、市級“菜籃子”示范基地17個,培育省級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114個。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積極組織企業參加農博會、農交會、農特產品推廣會、互聯網平臺直播等活動,福鼎白茶、福鼎黃梔子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與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簽訂共同推進閩東藥城高質量發展合作備忘錄,寧德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0593寧德號”正式啟用?!案0簿薹迤咸选背蔀樽罹哂绊懥χ袊r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之一。福鼎白茶品牌價值突破50億元。新型經營主體日趨完善。初步形成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體系。據初步統計,2021年農業企業2994家、全市擁有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89家、國家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0家,家庭農場約196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981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完善有利于進一步推進我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增強農業農村的發展新動能。 二、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引領農業發展作用凸顯 這十年,我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大力發展茶葉、水產、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藥材、畜牧、林竹花卉八大特色產業,構建起“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鄉村特色產業格局。2021年我市八大特色產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94.6%,已成為我市農林牧漁業總體穩步發展的主導產業。 ?。ㄒ唬┦卟斯渥?。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統籌指導各地優化生產布局,加大支持力度,穩定和發展蔬菜生產。蔬菜面積從2012年的83.48萬畝擴大到2021年的91.5萬畝,年均增長1.0%;蔬菜產量從2012年的85.19萬噸提高到2021年的103.67萬噸,年均增長2.2%。 ?。ǘ┦秤镁a量平穩增長。食用菌產量(干鮮混合)從2012年的15.68萬噸增長到2021年的20.68萬噸,年均增長3.1%。食用菌產業成為古田縣的特色支柱產業,并先后被授予“中國食用菌之都”、“全國食用菌行業優秀基地縣”、“全國優秀香菇出口基地縣”等榮譽稱號,古田食用菌產業朝著工廠化、規?;?、標準化和品牌化方向發展。2021全市銀耳產量4.26萬噸,占全省總量的89.2%。 ?。ㄈ┤獾澳坦€定。我市各地優化生豬產業規劃布局,推動生豬養殖規?;?、標準化和生態化發展,其它畜禽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發展結構。2021年末全市大中型生豬養殖場數達175家,生豬出欄100.79萬頭、家禽出欄911.77萬羽、豬肉產量8.0萬噸、禽肉產量1.40萬噸、禽蛋產量2.55萬噸,奶產量 0.68萬噸。2021年肉類總產量9.71萬噸,比2021年增加0.42萬噸,肉蛋奶供應總體穩定。 ?。ㄋ模┧a品穩定增長。這十年,我市大力推進漁業經濟結構調整,提升漁業經濟產業優化。全市水產品產量從2012年的73.21萬噸增加到2021年的106.53萬噸,年均增長4.3%;水產品產值從2012年的135.67億元增加到2021年318.4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5.1%,形成了大黃魚、海參、海帶、紫菜、鱸魚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成為我國大黃魚的主產地和刺參“北參南養”的主產區。特別是2018年以來,著力規范海上養殖秩序,全面開展海上養殖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依法養殖、科學養殖、生態養殖的路子,成為全國水產養殖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典型。在大力推廣應用新型深水抗風浪網箱、循環水養殖設施等現代高效設施的推動下,漁業養殖提質增效,其中名優產品大黃魚和海參2021年產量分別為19.1萬噸和2.37萬噸,占全省總量的89.5%和71.3%。2021年全市水產品加工企業達3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水產企業85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9家,出口水產品達60多種。 ?。ㄎ澹肮P子”品種豐富。加快打造福安巨峰葡萄、福安水蜜桃、壽寧、周寧等高山晚熟葡萄以及獼猴桃、臍橙、芙蓉李、楊梅等品牌,水果種類不斷豐富,水果產量持續增加。 2021年全市果園面積61.47萬畝,水果產量56.66萬噸,較2012年分別增長28.9%和53.1%,年均增幅分別為2.9%和4.8%;產值從2012年的140.65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18.41億元,年均增長5.1%。 ?。┎桀惼贩N結構優化調整。我市茶葉主要以綠茶、紅茶、白茶為主,2021年全市年末實有茶園面積101.84萬畝,茶葉總產量達11.83萬噸,實現茶葉產值45.78億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20.4%、65.9%和52.7%,年均增幅分別為2.1%、5.8%和4.8%。通過近年來著力實施茶樹品種改種換種,白茶產量占比持續提升,茶類結構持續優化。其中白茶產量4.77萬噸,比2012年增長7.1倍;紅茶產量2.44萬噸,比2012年增長57.0%;綠茶產量4.41萬噸,較2012年下降14.0%。10年來,其中有8年白茶產量增幅均在15%以上。我市將成為中國白茶產業寧德樣板區,寧德白茶產業知名度和整體競爭力全面提高。 ?。ㄆ撸┧幉男б娣€定。2021年全年藥材播種面積16.23萬畝,比2012年擴大7.91萬畝,藥材產量從2012年的2.47萬噸增加到2021年的6.13萬噸,年均增長10.6%;藥材產值從10.21億元增加到13.80億元,年均增長3.4%。主要有太子參、金銀花、黃梔子、鐵皮石斛、金線蓮、淮山、牛大力、黃精等20多個品種。2021年大宗品種太子參面積9.11萬畝,產量1.23萬噸,占全省產量的80.7%,創產值9.69億元。 ?。ò耍┝种窕ɑ軈f調發展。我市牢固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主要以竹業開發、高山冷涼花卉、豐產油茶等為重點方向,大力實施綠色富民工程,實現林竹花卉全產業鏈協調發展,打造閩東特色的現代化林竹花卉產業。截至目前,全市有花卉苗木種植面積3.38萬畝,全市林竹花卉產值從2012年的23.45億元發展到2021年的37.76億元,年均增長5.4%。 三、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農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論述和給壽寧縣下黨鄉鄉親們重要回信精神,加快建設全國鄉村振興的樣板區,全市上下積極探索,拓展產業,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ㄒ唬┌l展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全市積極推動農旅融合發展,把培育發展鄉村旅游作為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內生動力。2021年村社會經濟基本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全市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戶數約1026戶,鄉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數1531.91萬人次,鄉村旅游總收入88.26億元,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農業升級,成為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動力引擎。 ?。ǘ┙枇Α盎ヂ摼W+農業”,助推鄉村振興。近年來,隨著農村網絡基站、交通道路、快遞物流、冷鏈倉儲等基礎設施和服務逐步完善,電子商務進農村對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活躍農村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據初步統計,2021年全市涉農2196個村(居)中,開展網上銷售農產品的戶數3592戶,36.5%的村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通過網絡渠道開展優質特色農產品銷售,帶動農業持續發展。 ?。ㄈ┌l展農產品加工業,助推產業融合發展。全市圍繞實施“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加大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力度,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支撐。據初步統計,2021年全市涉農2196個村(居)中,農業企業2994家、農產品加工企業2104家,積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ㄋ模┺r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通過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大攻堅”行動,截至2021年,全市農村使用衛生廁所的戶數達95.9%,99.5%的村進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96.3%的村進行集中污水集中處理,垃圾干濕分類試點290個,基本實現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農村供電可靠率達99.9%,行政村客車、快遞服務實現全覆蓋,壽寧下黨鄉入選全國首批數字鄉村。 ?。ㄎ澹┺r村現代化展現新風貌。加快“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重點實施縣道三級公路、縣鄉道“單改雙”等建設,縮短城鄉通行時間,盤活城鄉經濟交流合作,促進城鄉一體化融合。大力開展村莊整治建設,完成農村既有裸房整治。梯次推進富有綠化、綠韻、綠態、綠魂的鄉村生態振興村建設。積極推進各縣(市、區)開展新時代農村社區樣板建設,配套建設休閑交流公共空間,傳承創新傳統文化,打造宜居新農村。 ?。┺r民收入持續增長,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這十年,在黨中央有關增加農民收入的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推動下,農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的8829元提高到2021年21282元,比2012年增加了12453元,年均增長10.2%。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從2012年的6075元提高到2021年的16269元,比2012年增加10194元,年均增長11.6%。
9月28日,由中國攝影家協會紀實攝影委員會、福建省文聯指導,中國攝影報社、福建省攝影家協會、市委宣傳部、市文聯聯合舉辦的“山海交響·閩東逐夢——寧德這十年”全國主題攝影展在市會展中心開幕,透過美妙光影,閩東山海交響的逐夢之路,跨越發展的強勁脈動躍然眼前。 本次展覽分為閩東之光璀璨奪目、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積極建設美好家園三個單元,并開設特別單元——攝影名家看寧德以及致敬單元——夏念長先生代表作品展示以及后記——奮力譜寫寧德篇章等單元,集中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德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始終保持“弱鳥先飛”的追趕意識、“滴水穿石”的戰略定力、“閩東之光”的自尊自信,以只爭朝夕的干勁、滴水穿石的韌勁,苦干實干、接續奮斗,形成精準扶貧的“寧德模式”,打造擺脫貧困的“中國窗口”,干出行動至上的閩東風采,推動閩東大地舊貌換新顏的生動實踐。 步入展廳,一幅幅定格瞬間的攝影作品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和參觀者駐足觀看。寧德市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葉先設的作品《周寧鯉魚溪景區夜景》入選展覽,在他的鏡頭下,鯉魚溪畔豐富的民俗活動被精彩呈現。葉先設表示,接下來,他會繼續用手中的鏡頭記錄寧德獨特的山海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 漫步其中,眼前的新老照片與經典畫面沖擊視覺撥動心弦,寧德聚沙成塔般驚人的變化,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來觀展就是想詳細了解一下過去10年寧德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薄靶聦幍氯恕崩畎⒁陶驹谝环鶊D片前說,這一圈看下來真的是鼓舞人心。10年來的寧德經濟社會發展翻天覆地,相信寧德未來會越來越好。 “攝影展上的照片,以飽滿生動的鏡頭語言、別具一格的構圖技巧,充分展現寧德市發展的歷史脈絡,很直觀,也很震撼。寧德這十年發展變化很大,已是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觀眾林佰蕙告訴記者。 市文聯相關負責人介紹,“山海交響·閩東逐夢——寧德這十年”全國主題攝影展自啟動以來,得到了國內廣大攝影家的支持,共征集到攝影作品1萬多幅(組),最終展出200幅(組)(其中包括邀請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等名家蒞寧采風創作的攝影作品)。接下來,將會有來自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學校師生和市民走進展廳,從一張張珍貴照片、一幕幕生動場景、一個個鮮活故事中感受寧德精準發力擺脫貧困、邁向全面小康的精彩畫卷。 □ 記者 趙巧紅 見習記者 俞錦陽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德市積極推動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居民消費從滿足人民群眾物質生活需求的實物消費為主向更多體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務消費轉變,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新興消費業態不斷涌現,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增強。十年來,全市消費品市場保持較快增長,特別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高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六?!惫ぷ?,2021年消費市場迅速恢復,為寧德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消費規模持續壯大,市場主體顯著增加 這十年,隨著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宏觀調控措施持續發力,寧德消費品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總體規模持續擴大。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2年的380.92億元,到2014年突破500億元,達502.97億元,再到2019年的848.53億元,僅用7年時間實現了翻番。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受重挫,2021年在疫情防控和一系列穩增長措施下,市場持續回暖,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0.17億元,比2012年增長1.3倍,年均增長9.8%,總量居全省的位次晉升2位到第7位。從年增長速度看,這十年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從2012年18.2%回落到2019年10.4%,2020年受疫情影響出現下降2.7%,2021年恢復增長6.6%,總體呈現逐年溫和放緩態勢。從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持續占據主導地位。2021年,批發業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219.61億元,占四大行業銷售額(營業額)的57.4%;零售業銷售額773.10億元,占36.4%;住宿業營業額17.75億元,占0.8%;餐飲業營業額115.47億元,突破百億,占5.4%。 隨著寧德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50.6%提高至2021年的62.2%,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營商環境顯著改善,極大促進了貿易企業數量增加。2021年,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法人企業數680家,比2012年增加362家,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長8.8%。其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數539家,年均增長9.3%;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數141家,年均增長7.3%。從企業登記注冊類型看,2021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私營企業數506家,占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數的93.9%,年均增速為11.7%;從業人員1.12萬人,占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從業人數的83.9%,年均增速為7.2%。私營企業單位數、從業人員數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中數量最多、占比最高,是解決就業的主力軍,成為推動全市消費品市場快速增長的主要力量。 二、消費結構持續優化,服務消費異軍突起 這十年,寧德市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擴大中高端消費品供給,市場流通水平得到提升,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居民消費開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方向轉變,消費內容日趨多樣化,市場消費熱點不斷,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從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類值看,一是食品類消費結構趨向優化。2013-2021年,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年均增長22.8%。其中,干鮮果品類、蔬菜類、水產品類商品零售額年均增速分別為23.5%、24.6%、35.1%。2021年,蔬菜類、水產品類零售額占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重分別為27.3%、16.8%,比2012年提高16.8、4.2個百分點,傳統糧油類零售額所占比重則下降21.2個百分點,居民飲食消費結構更趨優化。二是綠色智能商品熱銷。2021年,新能源汽車、能效等級為1級和2級的家電、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機、可穿戴智能設備類商品共實現零售額8.34億元,占限額以上零售額的6.6%,2018年有統計以來年均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長。三是改善型消費提質升溫。2013-2021年,文化辦公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年均增長12.3%;金銀珠寶類、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年均增長25.3%、20.1%;體育娛樂用品類年均增長40.6%。四是汽車消費穩步增長。2021年,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實現20.20億元,比2012年增長74.8%,年均增長6.4%;汽車銷售數量6.17萬輛,是2012年的5.4倍,年均增長20.5%。 這十年,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人們對服務消費的需求更強烈。調查數據顯示,全市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由2012年的2.47:1縮小為2021年的1.91:1。休閑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服務性消費需求不斷增長,已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重要力量。一是娛樂休閑體驗式消費快速擴張。伴隨旅游市場文旅融合步伐加快,寧德市依托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等市場機遇,深入挖掘“山海寧德”品牌內涵,推動區域合作,旅游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據文旅局調查數據,2021年,國內旅游收入409.39億元,是2012年5.7倍,年均增長21.3%;國內旅游人數4586萬人次,是2012年4.8倍,年均增長19.1%。滿足旅客個性文化體驗的民宿迅速發展,2021年末全市民宿登記注冊的法人和個體戶共685家,其中法人50家,個體工商戶635家;霞浦縣416家,占全市60.7%。在數量增加的同時不斷提升品質,涌現了一批以霞浦“拾間?!?、霞浦“壹棲壹宿”、周寧“風谷山居”等為代表的網紅民宿,其中霞浦“拾間?!泵袼瞢@中國最具品牌個性民宿獎。二是與個人發展和品質生活相關的支出增長迅猛。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全體居民人均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支出比2013年分別增長181.7%、82.6%和104.7%,年均分別增長13.8%、7.8%和9.4%,居民消費從有形物質商品向更多服務消費轉變。 三、消費業態持續升級,“線上線下”融合互補 這十年,以節約土地、整合業態、滿足各類空間需求為特色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快速發展,逐漸成為新一代商業消費主導載體,改變了寧德市城鄉居民傳統的購物方式、生活方式,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品味,以其為中心形成的各大商圈成了新的消費熱點,進一步促進商業繁榮、消費擴大。寧德市現有寧德萬達廣場、寶信城市廣場、聯信財富廣場等一批城市商業綜合體。如寧德萬達廣場是城市標志性建筑,駐有商戶208戶,全部可出租營業面積7.62萬平方米,車位近1000個,全年總客流量達1600多萬人次,從業人員1700多人,除零售業外,還有餐飲業、文化業(影院)、娛樂業等,不僅僅是購物場所,還是社交活動場所、休閑娛樂場所、親子活動場所等,給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大大提高居民消費品質、生活便利性。 這十年,網絡零售持續快速增長,從無到有,發展日趨成熟和完善,電子商務成為拉動寧德市消費需求、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引擎,通過“電商換市”,把線上線下兩個市場有機結合起來,打造一個閩東產品行銷全國乃至全球的網絡銷售體系。我市傳統產業特點鮮明,優勢突出,擁有水產品、電機電器、按摩器、剪刀、太子參、食用菌、茶業等達千億規模的產業,目前均已應用電子商務技術。2021年,限額以上單位實現網上零售額18.87億元,占限額以上零售額比重為15.0%,比有統計的2013年增長10.2倍,年均增長35.3%,增速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26.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專業店、專賣店、百貨店、便利店等新零售業態融合發展模式迅速擴張。2021年,全市限額以上零售企業中專業店最多,達117家,占39.4%;專賣店91家,占30.6%;百貨店49家,占16.5%。 四、消費體系持續完善,城鄉山海協調發展 這十年,隨著“美麗農村”建設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政策加速落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善,農村居民購買能力提升以及零售渠道向農村地區延伸,農村市場消費潛力不斷釋放,城鄉之間的消費差距逐漸縮小。2021年城鎮限上單位實現零售額121.25億元,鄉村地區限上單位實現零售額4.27億元,分別比有統計的2014年增長66.0%和246.6%,年均增長7.5%和19.4%,鄉村地區增速高于城鎮11.9個百分點。2021年,寧德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7573元,是2012年的1.92倍,年均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269元,是2012年的2.68倍,年均增長11.6%;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由2012年的2.37:1減至2021年的1.69:1,呈持續縮小態勢。 山區增長略快于沿海,區域發展更趨協調。2021年,蕉城、福安、福鼎和霞浦等沿??h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7.81億元,比2012年增長126.8%,年均增長9.5%;古田、屏南、壽寧、周寧和柘榮等山區縣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2.36億元,比2012年增長143.9%,年均增長10.4%,快于沿海地區0.9個百分點。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寧德消費市場發生了深刻變化,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存在許多短板弱項。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消費將發揮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展望未來,寧德消費市場仍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全市上下要緊扣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把握好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搶機遇,破危機,打造新動能,激發新潛能,實現新跨越,譜寫寧德消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