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號: ND00100-0102-2023-00004
- 備注/文號: 寧政文〔2023〕6號
- 發布機構: 寧德市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2023-01-16
- 有 效 性: 有效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寧德市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寧德市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6日
?。ù思鲃庸_)
寧德市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022—2024年)
為奮力譜寫“寧德篇章”,加速構筑“寧德板塊”,推動寧德數字經濟高質量健康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深度融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福建)建設,圍繞“善政、興業、惠民”,深入實施賦能平臺打造、數字基建提升、核心產業發展、產業數字化升級、數字惠民深化、數字政府建設、數據開放共享、數字安全防護等“八大行動”,賦能打造“增長極”、建設“四個區”,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寧德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競爭力逐步提升,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21%以上,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0%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增長3%以上,提早一年實現翻番,提升全國百強位次。
到“十四五”末,力爭數字經濟產值翻一番、規模力爭達到2400億元以上,全市基本形成具有持續創新發展能力的數字寧德生態體系,在產業發展、設施建設、民生應用、政府治理等領域打造出一批特色鮮明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示范工程和項目,建成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的重要增長極。
到2035年,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數字寧德建設邁上更大臺階,數字經濟活力全面迸發,“數字興業、基礎賦能、信息惠民、智慧治市”全面推進,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目標基本實現。
二、重點任務
(一)賦能平臺打造行動
圍繞四大主導產業、傳統產業、新興產業、綠色產業,加大頭部企業產業鏈招商,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和數字化效率提升業的產業規模。
1.引進一批。2022—2024年,圍繞寧德新能源鋰電池、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產業以及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生產性服務業招商力度,加快推動華為、中關村、中國航天等高科技企業、國際國內市場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落地建設,做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體量,力爭打造國際型產業集群。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商務局、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惨韵仑熑螁挝痪骺h(市、區)人民政府、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不再列出〕
2.創建一批。2022—2024年,支持頭部企業加快創建國家級創新研發平臺,支持規上企業創建省級平臺,支持制造業服務類企業向蕉城、東僑、福安、福鼎聚集,提供產品設計、產線優化等全鏈條服務。加強產學研合作,建成國家雙創示范基地、重點領域研究機構、大數據產業園等一批數字經濟孵化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發改委、工信局、教育局
3.提升一批。2022—2024年,實施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方案,支持思客琦、中科蘭劍智能裝備產品推廣,加快推進制造業智能化“點線面”改造工程,建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推廣工業互聯網IPv6應用。提升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平臺、中小企業征信服務平臺、匯融征信平臺、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寧德時代供應鏈等平臺功能。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通管辦,市國投公司,人行寧德市中心支行
4.拓展一批。2022—2024年,深化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做好“雪亮工程”建設聯網應用,優化智能安防小區管控測評平臺,建設跨境電商海外倉大數據服務平臺項目,賦能智慧水電、智慧燃氣等應用場景。結合智慧海洋平臺打造全國大黃魚數據中心、交易中心,形成本地特色亮點。
責任單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商務局、海洋漁業局,安然燃氣公司、新奧燃氣公司,中閩(寧德)水務公司,國網寧德供電公司
5.推動一批。2022—2023年,參照省大數據管理局和省大數據集團有限公司組織架構模式,以混改、股份制、子公司等模式,引入數據治理生態企業,吸納大數據相關專業畢業生,壯大本地國資背景信息化公司,明確公共數據資源一級開發主體,走細分賽道,營造數據應用生態,推動數據應用產品掛牌交易成為“錢庫”。
責任單位:市國資委、人社局、發改委
6.培育一批。2022—2024年,深入實施新時代“三都澳人才”強市戰略,認真貫徹落實“八閩英才”培育工程、“寧聚英才”引領工程等省市重點人才計劃,加快引進數字經濟領域海內外戰略型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促進人才與技術交流落地。實施企業家數字素養提升工程,培養一批數字經濟領域企業家、創投家。實施“數字工匠”工程,選樹100名“數字工匠”,積極培訓數字經濟創業、從業人員。
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工信局、教育局、科技局,市總工會
(二)數字基建提升行動
適度超前推進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上下游產業共同發展,到2024年,建成全市大數據平臺和云計算中心,數據共享應用開發能力顯著提高。高速光纖網絡、5G移動網絡實現全市100%覆蓋,城鄉數字鴻溝進一步縮小。
1.推進5G建設進規劃。2022年度,科學編制完成5G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并將已批復的專項規劃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到2024年建成5G基站8000個,在用數據中心機柜數超過2000個,IPv6活躍用戶在互聯網用戶中占比超過50%。
責任單位:市通管辦,市自然資源局
2.推進“5G+寬帶”雙千兆網絡建設。2022—2024年,加大5G基站建設支持力度,有條件的逐步向縣市、鄉鎮延伸,加快“5G+寬帶”雙千兆網絡建設,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實現5G網絡、1000兆及以上光纖網絡部署到各園區及企業,建成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網絡基礎設施。
責任單位:市通管辦,電信寧德分公司、移動寧德分公司、聯通寧德分公司、鐵塔寧德分公司,廣電網絡寧德分公司
3.推進5G+行業生態體系建設。2022—2024年,圍繞鋰電制造上下游,依托寧德時代5G+極限制造標桿,以產業集群模式,帶動企業數字基建5G+AI+云批量升級,打造全國5G鋰電產業集群標桿,并向各行業延伸實現5G行業生態整合,加速推動5G全面賦能數字化轉型。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移動寧德分公司
4.推進大數據產業園建設。2022年,加快電子政務外網IPv6升級改造工作,提升網絡基礎設施服務能力。2023年,研究布局超算、邊緣計算等升級項目,完成市級大數據中心建設。2024年,投入使用全市大數據中心,實現大數據與云計算服務在城管、工業、黨建、交通、安全、消防、醫療、教育、能源等領域得到融合應用。
責任單位:市交投集團,市大數據管理局、信息中心
5.推進數據中心改造升級。對于規模超過100個標準機架(2.5KW)的數據中心,逐一登記造冊,形成數據中心規模、上架率、能耗水平等底數清單。打通政務信息網、政務外網與各運營商的鏈路通道,作為市級大數據中心的資源補充或備份分支節點。加快建設綠色數據中心,逐步對電能利用效率超過1.5的數據中心進行節能降碳改造。有序引導利用率低、耗能高、效益差的“老舊小散”數據中心騰退升級,進一步提升數據中心能源利用效率和資源利用水平。
責任單位:市通管辦
(三)核心產業發展行動
發揮四大主導產業比較優勢,進一步提升電子信息制造業、大數據與云計算產業、軟件及人工智能等產業,到2024年,全市規模以上數字經濟企業達到230家(含鋰離子電池制造),引進15家數字技術服務企業,形成數字產業化融合應用典型標桿案例20個以上。
1.發展電子信息制造業。2022—2024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在主導產業領域中牽引作用有效提升,依托主導產業的溢出效應,電子信息制造業得到較快發展。
(1)引進高端智庫。2022年,引進電子信息行業高端智庫機構,建立數字經濟專家委員會,發揮第三方智庫智慧作用,挖掘產業鏈上下游電子信息軟硬件配套合作關系,了解企業的供需鏈、價值鏈、空間鏈,實施精準化、聚焦化招商。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
(2)成立產業聯盟。到2023年,爭取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與行業公共服務平臺,持續推進動力電池、汽車電子等配套項目招商和提升上下游產業鏈服務水平,建立健全汽車制造產業鏈,快速壯大產業規模。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3)設立產業協會。2022—2024年,爭取設立寧德工業互聯網產業協會(聯盟),積極推動中國聯通(福建)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寧德分院在寧德落戶成立,鼓勵工業行業向產品端轉型,支持按摩器、按摩椅等產品向C2M(用戶連接制造)數字工廠轉型,實現定制化生產。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通管辦
(4)舉辦行業峰會。2022—2024年,不定期舉辦四大主導產業行業峰會,打響產業名片,擴大寧德在全國的影響力。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商務局、發改委
2.發展軟件產業。2022—2024年,爭取引進培育4—6家軟件研發中小型企業,引進1家大型軟件開發企業,技術和人才資源得到明顯改善,小型管理軟件、嵌入式軟件及信息安全軟件基本實現本地生產。
(1)引進軟件企業。到2022年,以合作招商的形式,引進國內優質軟件企業落戶寧德,開設軟件適配中心,依托產業優勢,面向農業、金融、交通等服務領域,發展工業嵌入式軟件、工業集成平臺、生產管理系統等智能制造軟件;依托數字政務、城市大腦及數字交通等領域建設,重點發展網絡應用軟件、智能分析軟件等通用應用軟件。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科技局、商務局
(2)推動產學融合。到2023年,寧德師范學院、寧德職業技術學院等設立軟件工程、信息工程等專業,與華為、中關村等企業聯合研發重點領域工業軟件,吸引相關技術研發團隊入駐本地,支持本地高校專業技術人員團隊創辦軟件企業。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發改委,寧德師范學院、寧德職業技術學院
(3)推進大數據有效治理。2022—2024年,建立健全大數據發展相關制度,對接省級數據共享交換樞紐,進一步建立完善數據交換、共享、利用的長效機制,整合形成政務數據、醫療數據、公共數據等資源化管理。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大數據管理局牽頭,市直各單位配合
(4)推進人工智能應用。2022—2024年,支持安脈時代、思客琦等智能裝備及生產線技術研發企業,拓展“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產業鏈,逐步增強研發能力,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在工業生產、農業生產、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應用示范作用,不斷增強人工智能技術與物聯網技術深度融合。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科技局
3.發展集成電路產業。2022—2023年,聚焦鋰電新能源產業戰略前沿領域,加快推進潤智軟件開發設計,加快屏南時代電子PCBA生產項目(一期)、福鼎永盛電子印制線路板質量追溯信息化精密制造項目建成投產,不斷增強產業鏈關鍵環節,提升產業比重。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
(四)產業數字化升級行動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實現深度融合,實施數字化改造的現代農業企業新增10家以上,新增孵化智慧農業應用企業2—3家;智慧化改造的國家3A級以上旅游景區新增5家以上,農產品溯源體系、智慧海漁建設完成,電機電器制造等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得到普及。
1.促進農業與海洋漁業數字化升級。到2024年,數字技術賦能種植業、漁船漁港監管、海上養殖管理、漁業資源環境監測等領域信息化建設完成,漁業大數據的創新應用研究逐步深入,數字漁業可持續發展持續推動。
(1)發展智慧農業。加快寧德市高光譜大數據農業示范項目(一期)、福鼎市白茶溯源工程、福鼎白茶鄉村振興示范產業園建設項目、周寧縣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基礎設施項目、壽寧縣清源鎮聚原智慧農業種植加工一體化等項目建設。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2)發展智慧畜牧。建設畜產品安全追溯體系工程,建立科學有效的畜產品標準體系,覆蓋生產、加工、流通全過程,加快福建省君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態養殖項目等建設,實現畜產品“從飼養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
(3)發展智慧海漁。2023年,建成“智慧海洋”綜合管理與服務平臺,基于5G+云計算等技術,圍繞生產、服務、監管三個方向,實現海洋漁業水產品生產,養殖、漁船、漁港管理,漁業服務等數據的匯聚、融合和共享;探索建立水產品溯源體系;加快推進5G智慧海洋建設,整合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資源,做深做透智慧海洋產業。
責任單位:市海洋漁業局、發改委,移動寧德分公司
(4)建設農業大數據平臺。2022—2023年,推進寧德市高光譜大數據農業示范項目建設,建立特色農業農村數據資源庫和數據資源目錄,匯聚市級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充分運用物聯網、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形成覆蓋大宗特色農業的生產、加工、銷售融合鏈條的農業大數據平臺。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發改委、大數據管理局
2.推進智慧社區和數字鄉村建設。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逐步完善和健全社區治理體系,結合金牌旅游村建設,提升鄉村管理服務水平,統籌謀劃空間布局,新改建智慧社區200個,數字鄉村(小鎮)100個,進一步增強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1)推進數字鄉村建設。2022年,積極推進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及數字鄉村聚力行動。推進農村寬帶通信網、移動互聯網、數字廣播電視網發展和智慧廣電鄉村工程建設。積極參與構建省級鄉村“數字大腦”,提升鄉村治理精細化水平。推進應急廣播通信體系建設。
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文旅局,廣電網絡寧德分公司
(2)推進智慧社區智慧鄉村建設。到2024年,全市建成智慧社區200個。到2024年,全市共建成數字鄉村(小鎮)100個。
責任單位:市民政局、農業農村局,市交投集團,電信寧德分公司、移動寧德分公司、聯通寧德分公司,廣電網絡寧德分公司
(3)推進電子商務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2022—2024年,支持壽寧、柘榮、屏南、古田、周寧、霞浦6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壽寧縣“下鄉的味道”電商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屏南縣電商加工產業園項目建設。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農業農村局,市交投集團,電信寧德分公司、移動寧德分公司、聯通寧德分公司,廣電網絡寧德分公司
3.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不同行業、領域的應用得到普及,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5G技術、工業互聯、智能制造在主導產業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成效顯著,搭建1個工業互聯網平臺。
(1)扶持企業發展。2022—2024年,支持思客琦、維杜、利元亨、安脈時代等高端裝備企業加強與人工智能企業合作,研發具有高度智能化、高質量、高性價比的產品與制造裝備,滿足我市企業數字化發展需求。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
(2)升級傳統產業。2022—2023年,推動思客琦、中關村體系與中小電機等傳統產業的深度合作,在福安建設電機電器應用技術賦能研究機構。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
(3)建設智慧工廠。2022—2023年,引導傳統電機企業向C2M(用戶連接制造)模式轉型;引導企業推進裝備和產品的智能化,以產線自動化為切入點,扎實推進智慧工廠的建設。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
(4)培育“5G+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2022—2024年,借鑒寧德時代全國5G專網項目優秀實踐經驗,爭取將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漳灣臨港工業區、上汽廠區、福安經濟開發區高端制造產業園等打造成“5G﹢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培育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案例。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通管辦,移動寧德分公司
(5)推進數字經濟園區建設。2022—2024年,推動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集中區、三都澳經濟開發區三嶼工業園區、古田縣食用菌數字經濟園、柘榮縣生物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等省級數字經濟產業園申報工作,爭取實現“一縣一園”目標。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6)促進企業上云上平臺。2022—2024年,培育上云示范企業,建立上云企業后備資源庫,以發放服務券或服務費補助的方式,補助中小微企業購買服務機構提供的“上云上平臺”服務。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科技局
4.促進服務業數字化轉型。互聯網新零售模式更加豐富,電商、跨境電商運營平臺賦能加速,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數字旅游服務產業壯大,寧德文旅品牌影響力提升,現有物流資源通過服務網絡的建設整合利用,提高共同配送能力,提升物流運營效率。
(1)完善基礎服務平臺。2022—2023年,探索建立數字電商服務模式,培育農村智慧商業電商生態,推廣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商品流通領域中的應用。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文旅局、商務局
(2)拓展跨境電商服務。2022—2024年,加快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立拓展跨境電商綜合平臺,優化跨境外貿服務體系,對接主流跨境電商平臺,布局公共海外倉。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發改委、大數據管理局
(3)推進智慧景區建設。2023年,推動國有A級旅游景區智慧化提升,4A級以上景區完成智慧景區建設,實現景區智能監測、流量監控、導游導覽等智慧服務功能。
責任單位:市文旅局
(4)加快智慧旅游建設。利用5G網絡、移動多媒體、智能終端等建立智慧旅游信息平臺,開發“一部手機游寧德”平臺,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一站式服務。
責任單位:市文旅局,市旅發集團
(5)發展智慧物流。加快推進漳灣臨港公路南側物流倉儲項目二期、寧德國際物流中心、寧德市水陸聯運中心、福建四贏物流園等物流園項目建設,構建以大數據、物聯網為技術支撐的閩東集疏運體系,打造寧德區域物流集散中心。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五)數字惠民深化行動
“i寧德”使用深入推廣,全市公共服務與數字技術融合進一步深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等科技支撐手段不斷升級完善,智能化水平穩步提高,充分發揮數字化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撐性和帶動性作用,強化常態化疫情防控能力,打造全方位一體化的“一網統管、一網通辦”。
1.推動智慧健康與衛生服務。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健康醫療云”逐步完善,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有效匯聚,電子病歷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融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服務領域得到初步應用,基本實現醫療衛生服務“一碼通行”“一站式服務”,建成“智慧醫療示范醫院”,打造10個標桿性智慧醫療示范項目。
(1)建設多碼融合平臺。2022年,建成集就診、繳費、檢查、治療、取藥、信息查詢等功能于一體的“多碼融合”平臺。
責任單位:市衛健委
(2)構建醫療檔案系統。2023年,建成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平臺,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推動電子處方流轉平臺、統一支付平臺、線上掛號功能建設。
責任單位:市衛健委
(3)建設醫療遠程服務平臺。2023年,建成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實現遠程門診、遠程會診、遠程醫學教育、遠程查房、遠程心電診斷、遠程影像診斷等服務覆蓋市縣鄉醫療機構,促進區域醫療資源共享、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
責任單位:市衛健委
(4)建設“云藥房”系統。2023年,推動“云藥房”應用落地,以“處方流轉” “中藥代煎”“藥品配送”為重點,積極發揮“互聯網+藥品流通”優勢屬性,創造專業高效的“線上”藥學服務模式。
責任單位:市衛健委
(5)建設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平臺。2022年,建設市藥品智慧監管平臺,打造全鏈路疫苗(藥品)追溯監管體系。結合基層網格化管理、“雪亮工程”鏈路、綜治網格人員優勢和常態化疫情防控、“智能安防小區”的需求,建設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平臺。依托12345熱線,整合優化疫情防控客服熱線。加快對接全省統一大規模核酸檢測系統,實現本地智慧社區、智慧城市、“i寧德”等平臺實時更新核酸檢測結果,快速轉碼。加快對接全省流調溯源追溯信息系統、傳染病多點觸發預警監測系統,加強建設疾控機構信息化管理體系。
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衛健委、公安局,市效能辦,市交投集團,市通管辦,市疾控中心
2.加強智慧教育服務與管理。到2024年,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數字(智慧)校園中的創新應用逐年增多。推動建設全市統一教育大數據平臺,數字校園建設基本覆蓋。
(1)建設智慧教育平臺。2022年,建成互聯網+教育決策指揮中心、智慧校園平臺、網絡學習平臺、智慧幼教平臺等惠民應用。與政務數據相融合形成教育服務地圖,一站式實現民眾教育查詢與輿情服務。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2)開展智慧教育應用。2023年,建設1所國家級智能研修平臺應用試點學校,建立1個省級智慧教育示范區,積極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式在線教學、在線教研、在線研修等模式應用,推動后疫情時代教育變革。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3)建設教育大數據平臺。2024年,建成全市統一的教育大數據應用平臺,與政務數據相融合形成教育服務地圖,逐步實現教育管理、應用和服務“一網通”,形成統一的教育指標體系,建立教育數據社會化開發利用的體制機制。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4)開展網絡扶智工程。2022年,建立不少于5個“互聯網+城鄉教育”共同體,面向20所農村小規模學校開展英語等薄弱學科“雙師課堂”應用,引導農村學校用好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推動“三個課堂”(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按需建設與應用,促進資源共建共享,加快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3.打造智慧交通系統。全市交通智能運維系統建成,基本實現應急救援協同化、交通組織精準化和路政巡查無人化,智慧燈桿、智慧路燈、智慧公共交通等設施得到普及,完成對各城區老停車場的改造升級,交通要素資源數字化、在線化和智能化不斷深化。
(1)建設城市智慧停車系統。2022年,建成中心城區智慧停車系統,提供全方位信息發布、停車誘導、便捷支付、在線預約、違章停車短信提醒、監督舉報等服務,規范群眾停車行為,有效治理公共場所停車難問題。
責任單位:市城建集團
(2)建設交通服務大數據平臺。到2023年,基于CIM平臺建立綜合交通服務大數據平臺,構建交通流分配和誘導模型?;跀祿杉_展道路狀況判斷與預測,輔助交通決策管理,支撐智慧出行。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3)建設車路協同系統。到2024年,建成車路協同系統,構建智能交通導航和趨勢分析系統,提升交通出行信息服務能力,加強信息交換共享、聯動監管。建成車路協同示范道路,選取三嶼園區部分道路作為車路協同系統測試示范道路,定位L3級別以上智能網聯車輛,全路段構建數字化模型,科學部署路側設施。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交通運輸局
4.推進智慧水電智慧燃氣。到2024年,力爭智慧城市感知體系初具雛形,重點突出水電燃氣應用場景,全面應用5G物聯技術,推進重大危險源信息共享共用,實行風險預警控制,防范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1)智慧水務。2022—2023年,開展水池水箱、泵組泵房環境改造,建立二次供水監控運營管理平臺,提供用水水質數據、屋頂水箱及地下水池的清洗查詢報告,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實現水電表“i寧德”APP查詢交費功能。
責任單位:市住建局,中閩(寧德)水務公司
(2)智慧電網。2022—2024年,加快推進智能HPLC電表改造86萬臺,新增配電智能融合終端2100臺,實現主城區末端配電網的分鐘級智慧感知,停電故障發現時間縮短50%以上,平均搶修復電流程耗時縮減30%以上。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國網寧德供電公司
(3)智慧燃表。2022年,落實管線普查,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統和SCADA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技術,啟用信息化系統。所有新增用戶全部安裝物聯網表,到期表具全部免費更換為物聯網表,對接“i寧德”APP實現線上燃氣充值查詢。
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安然燃氣公司
(4)智慧燃氣。2023—2024年,部署改造區域智能化廠站6座,安裝智能閥井設備200臺,智能壓力設備320臺,推進新建小區物聯網表安裝2萬臺,依托物聯設備及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在線監管設備、感知安全運行和預警危險作業。
責任單位:市住建局,新奧燃氣公司
(5)拓展感知。2023—2024年,提升寧德市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項目服務能力,延伸應急感知網絡觸角,打通高危行業物聯數據,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水電燃氣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不斷豐富“城市大腦”。
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中閩(寧德)水務公司,國網寧德供電公司,安然燃氣公司、新奧燃氣公司
(六)數字政府建設行動
推動政務工作移動化、協同化、電子化,構建數字政府服務體系作為重點專項內容,逐步深化“一網通辦”改革,持續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實現政府應用信息化設備、大數據平臺服務管理和決策,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完善社會信用體系。2022年,加快寧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二期建設,建立信用一網通、雙公示系統、紅黑榜系統、聯合懲戒應用系統。加大寧德市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交換與共享平臺開放力度,補充完善現有信用體系信息,加強對平臺內失信主體的約束和懲罰。
責任單位:市行管委、發改委、信息中心
2.建設市級生態環境監管平臺。2023年,建成生態環境監管平臺,通過整合原有的信息系統和數據采集終端的應用和數據,打通橫向縱向數據共享交換通道,新建一批新型智能基礎設施,運用科技手段加強生態環境監管能力,疏通工作中的痛點、堵點。
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發改委、大數據管理局
3.建設市級房地產交易服務監管平臺。2023年,建成市級房地產交易服務監管平臺,實現業務網上收付、審批、備案,結合電子印章的應用,實現網簽備案證明電子化。建設房屋租賃網簽備案及二手房網絡交易系統,通過“i寧德”實現業務辦件進度查詢等功能,實現房屋租賃、二手房交易的線上交易。
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交投集團
4.建設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2023年,建成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有效支撐全市范圍內開展基于CIM基礎平臺的各類CIM+智慧應用,形成全市統一的數據共享平臺、應用開發平臺、服務開放平臺,進一步深化數字寧德轉型升級,綜合提升寧德市各部門的行政服務質量和監管、決策水平,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
責任單位:市住建局、自然資源局、城市管理局,電信寧德分公司、移動寧德分公司、聯通寧德分公司,廣電網絡寧德分公司
(七)數據開放共享行動
推進全市已建成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互聯互通,促進城市運行大數據融合,推動大數據健康有序發展,發揮數據生產要素作用,實現數據開放和共享,為城市綜合管理和服務供給提供智力支撐和決策參考。
1.構建政務數據底座。推進政務數據匯聚,形成政務大數據資源中心,探索建設政務大數據治理平臺,建立數據血緣關系圖譜,打造全流程治理閉環,2023年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完整性達100%,全面筑牢系統完備的數字政府“數據底座”。
責任單位:市大數據管理局、信息中心牽頭,市直各單位配合
2.推動政務數據共享。2022—2023年,構建全市一體化網上政務應用服務體系,配合推動省公共信息資源統一開放平臺深化應用,在政務服務、便民服務、城市管理、信用等領域開展政務數據共享應用,深化政務數據共享開發,依托第三方數據治理生態企業,構建數字政府服務體系。
責任單位:市行管委、大數據管理局、信息中心牽頭,市直各單位配合
3.加強政務數據開發。2022—2023年,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完善統一的電子公文交換平臺,全面推廣版式文件和電子印章。推進寧德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積極應用人口、法人等數據共享接口以及電子證照庫,提高政務服務辦事效率,初步實現政府服務協同化、企業服務高效化、公共服務便利化、個人服務精細化。
責任單位:市行管委、大數據管理局、信息中心,市交投集團
4.提升“i寧德”服務水平。2023—2024年,充分發揮城市公共服務平臺(“i寧德”)支撐作用,高效整合各種資源,向企業提供商業模式咨詢、用戶體驗設計、微信小程序開發、互聯網運營推廣等一站式服務,幫助企業規劃和實現互聯網+轉型,挖掘商業價值,建立數字品牌,與頭部企業、產業鏈企業的業務產品產生黏性,讓生活、工作更便捷智能化,實現業務贏利。
責任單位:市交投集團
(八)數字安全防護行動
網絡安全管理體系建設逐步完善,推進網絡信息安全監測和預警,系統及數據的安全防護得到保障,網絡安全運營保障能力得到提升,重要領域敏感數據的監管加強,個人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護。
1.夯實安全基礎。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安全防護,強化網絡數據資源安全防護。落實寧德市機關、單位網絡安全等保、分保項目、寧德市政務云網絡安全防護體系項目建設。
責任單位:市保密局、市委網信辦牽頭,市直各單位配合
2.制定制度規范。貫徹落實國務院“數據二十條”、國家網絡安全法和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建立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和個人隱私保護制度,明確數據資源安全責任主體,研究制定政務數據資源安全管理規范。
責任單位:市保密局牽頭,市直各單位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一把手”工程,調整“數字寧德”建設領導小組,充分發揮智庫智囊專家團隊作用,積極爭取專業研究機構落地合作,統籌全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政策制定、工作協調、重點項目建設及重大問題決策。在領導小組下設賦能平臺打造、數字基建提升、核心產業發展、產業數字化升級、數字惠民深化、數字政府建設、數據開放共享、數字安全防護等八個專班,按照職能分工,推進各項工作落實。
(二)強化政策支持。研究制定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專項支持政策,突出重點亮點,扶持一批智能化標桿企業,形成一批特色智能化產品和示范平臺。拉長長板、補足短板,科學謀劃和系統實施一批數字經濟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積極對上爭取,力爭國家、省數字經濟領域更多資源支持。
(三)加強運行監測。積極參與數字經濟省級標準研究和制定,加快研究構建符合寧德特點、反映數字經濟發展變化的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和運行監測分析機制,監測收集重點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重大項目進展情況,研判數字經濟運行態勢,形成數字經濟運行分析報告。
(四)營造良好氛圍。緊扣國家和省、市有關數字化發展重要決策部署,精心組織主題宣傳。加強傳播陣地和渠道建設,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方式方法,提升內容生產能力,深入推進網絡綜合治理,營造安全文明的網絡環境,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大輿論支撐和良好社會氛圍。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